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场上,来自安徽的运动员王春雨和吕秀芝用汗水书写了属于江淮大地的体育传奇。当王春雨在女子800米决赛中创造历史时,远在7000公里外的安徽宿州,她的启蒙教练正紧握拳头盯着电视屏幕。 王春雨出生在宿州埇桥区普通农户家庭,初中时被体育老师发现中长跑天赋。当地体校的煤渣跑道见证了她日复一日的训练,"雨天一身泥,晴天满嘴灰"的训练环境没有磨灭她的斗志。2016年8月15日,这个扎着马尾的21岁姑娘成为首个晋级奥运女子800米决赛的中国选手。 与此同时,黄山姑娘吕秀芝在20公里竞走项目中展现惊人毅力。比赛当日里约气温高达32℃,她在最后3公里因体力不支踉跄跌倒,却硬是咬着牙完成比赛。"听到现场有老乡用安徽话喊加油,突然就有劲了",赛后她这样回忆道。 两位姑娘的精彩表现让"安徽运动员"成为当年微博热搜词。省体育局数据显示,奥运会后全省田径项目报名人数激增47%,多地中小学新建标准化跑道。正如王春雨在返乡报告会上说的: ▲ 王春雨(左)与吕秀芝在里约奥运村合影 如今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的王春雨,仍保持着凌晨5点训练的习惯;吕秀芝则转型为竞走教练,正在为巴黎奥运会培养新人。她们的故事持续激励着江淮儿女——在这片诞生过陈独秀、胡适的土地上,体育精神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安徽力量征战世界杯的幕后故事
"农家女孩"的逆袭之路
"我们证明了小地方也能走出世界级运动员"
。